欢迎来到惠州市鞋业商会

惠州市鞋业商会

HUIZHOU FOOTWEAR ASSOCIATION

所有产品
  • 所有产品
  • 行业动态
搜索

新闻中心

  • 联系人:王先生
  • 电话: 086-0752-8168688
  • 传真: 086-0752-8168728
  • 邮箱: hdshoes@126.com
  • 地址: 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城广场路15号7楼

惠东县制鞋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来源: 惠州市鞋业商会 发布时间: 2020-06-03



目  录

一、 产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一)国内外产业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二)惠东鞋业发展概况

(三)惠东鞋业的产业基础及优势

(四)惠东鞋业存在关键问题

(五)惠东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二、指导思想、战略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思路

(三)主要目标

三、惠东制鞋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二)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

(三)实施品牌战略,引领区域品牌跨越式发展

(四)推行绿色制造,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需要解决的政策环境和资源

(一)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二)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保障机制

(三)建立投融资保证体系

(四)优化土地征用政策

(五)建立品牌扶持体系

(六)建立科技创新扶持体系

(七)创建人才支撑体系

(八)高效快捷政府服务体系


引言

惠东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属珠三角经济圈,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毗邻香港、澳门、深圳特区。惠东历来是粤东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岭东重郡”、“粤东商埠”的美誉。全县辖12个镇、2个街道和2个滨海旅游度假区,全县常住人口110万人。

鞋业是惠东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惠东制鞋产业以生产时尚女鞋为主,自1981年兴办第一家制鞋企业至今,逐步形成了以研发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包装装潢、产品销售一条龙和以时尚女鞋为主打产品的鞋业发展格局。2006年,惠东被国家授予“中国女鞋生产基地”;2018年,被省授予“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惠东·女鞋)”。目前,全县鞋业已发展到6000多家,从业人员23万人,年产鞋9亿双,产值300亿元。

近年来,惠东鞋业受到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持续上升、国际国内鞋业竞争加大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困难,主要存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转型升级缓慢;产业配套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窄;行业竞争增大,订单持续减少;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运作困难等问题,开始制约惠东鞋业的发展之路。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指导意见》、《中国皮革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充分把握“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间节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融入国家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市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提质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由中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端结构迈进,特编制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一)国内外产业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1.产业现状

1)国际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制鞋业集中分布在几个主要国家,其中出口额前10 名的国家合计占80%以上的份额。亚洲的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南美洲的巴西等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制鞋大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鞋类贸易的一半以上。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鞋类生产国,依托低成本优势,主要为国际品牌加工。近几年来,越南和印尼鞋类产量呈快速增长,分别跃居全球第三、第四,而巴西排位下降至第五。意大利是欧洲乃至全球最主要的老牌制鞋大国,一半以上的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在鞋类消费市场方面,目前全球鞋类产品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两类地区:一类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另一类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及地区,如中国、印度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其消费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趋稳定,市场需求也呈现出饱和状态,后续发展的潜力不大。亚洲和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尼、巴西等,人口众多且近年经济发展良好,目前人均鞋产品消费量低,是未来全球鞋类产品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

2)国内现状

中国制鞋业凭借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相对低廉劳动力资源优势,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了完善的鞋材、鞋业成品市场,以及相关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当前,我国鞋业生产、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已形成了广东、浙江、福建三个重要的鞋业主产区,3省合计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此外,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产地和以河北、河南为代表中部鞋业产地正在逐渐成长。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政策因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中国鞋子价格优势开始逐步丧失,整个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在高档鞋方面,我国仍难以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匹敌,在中低端鞋类方面,又受到来自印度、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国际市场变化,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业界和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2.形势变化分析

市场环境变化分析。国外鞋类产品在我国市场扩张加快,据数据统计,近年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这意味着我国鞋业正在快速迎来与国际鞋类产品同台竞争的时代,随着市场形势变化,我国制鞋企业应积极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经济从外向型逐步转为内需型将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鞋业内销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内销高品质鞋类产品消费量会越来越大,高附加值品牌产品将迎来爆发的节点,企业应提高产品的设计及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品牌,建立市场销售渠道,更好地拓展国内市场。

供求关系变化分析。低附加值、低效能、产品生命周期短等中国鞋业的长期普遍状况,导致流行产品供过于求,工厂库存压力大、利润微薄、资金周转不灵,传统的鞋业制造模式已举步维艰。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零部件简易组装型,向“快速研发、快速生产”的精工型企业转型;从无法适应市场的微利产品,往重设计研发、标准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从而引领鞋业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转型将加速鞋业洗牌,一部分有创新能力和规范性较强的企业,将走品牌化、智能化的之路;另一部分依靠生产成本取胜的企业将转到内地,甚至东南亚等更具生产成本优势的地区。

消费需求变化分析。伴随互联网成长的“80、90后”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在鞋类消费群体中已占到40%以上。未来十年“90后”更将取代“80后”成为消费主力。“90后”思维习惯和消费特点的变化正主导鞋类市场消费需求深度变化,具体可归纳为:一是信息接轨国际前沿,具有国际化视野,懂时尚、选个性,带动“快时尚”“潮牌”“爆款”等成为消费市场关键词;二是广大农村“90后”触网,时尚、流行趋向城乡一体化,呈现一二线城市引领消费,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速强劲的局面;三是“90后”们几乎不存钱,只要符合自己内心的喜好,就会“买买买”。面对消费需求新的变化,制鞋企业亟须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时尚度,以及文化创意内容,并积极探索新零售的营销模式。

惠东鞋业发展概况

制鞋业是惠东特色产业,始于1981年,三十多年来,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家庭作坊生产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发展历程,可总结为四个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1981年,惠东鞋业的“祖师爷”——李炳好先生,从香港带回制鞋技术,在惠东县黄埠镇创办第一家鞋厂,从此制鞋业在惠东这片热土深深扎根。

崛起阶段(上世纪80年代)。1981年至1990年,惠东鞋业从手工作业逐步向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过渡,使鞋业发展成为惠东县的支柱产业。

成长阶段(1991年-上世纪末)。1991年起,惠东鞋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产品时尚新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流水线作业,从贴牌生产到拥有自主品牌,从简陋的小厂变成现代化花园式厂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新世纪,惠东女鞋的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大大提升,成为全国鞋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县鞋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名牌商标群体,企业制鞋设备更新换代,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半自动化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在国内外的各大展会上,惠东的时尚女鞋成为一大亮点。2003年,黄埠镇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制鞋专业镇”荣誉称号;2017年吉隆镇被认定为“广东省制鞋技术创新专业镇”;2006年,惠东县相继被授予“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和“中国女鞋生产基地”荣誉称号。自2011年以来,惠东制鞋业在区域品牌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下,虽受到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为惠东县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惠东鞋业的产业基础及优势

1.集群效应明显,产业链不断完善。惠东现有制鞋企业6000余家,制鞋业是全县各行业中企业数量最多、集群效应最突出的产业。鞋材供应链基本完善,拥有银基、黄大吉、大岭、粤东等四大鞋材市场,全县个体私营鞋材生产经营厂(店)发展到1000多家。

2.产业特色明显,女鞋时尚度领先。惠东制鞋企业“小而精”特色明显,一批企业正在向“精而强”迈进。惠东以生产时尚女鞋为主,品类聚焦,款式千变万化,设计时尚新颖,产品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喜爱。就时尚度而言,惠东优于成都和温州等地。

3.品牌初具影响,电商发展较快。惠东目前已创市级以上名牌10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21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名牌商标群体。35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互联网时代,惠东制鞋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鞋业电商蓬勃发展。

惠东鞋业存在的关键问题

1. 企业以加工制造为主,竞争力趋于薄弱。惠东制鞋业以加工制造为主,品牌意识有待加强。随着温州、晋江和成都等地凭借其良好市场基础和自主品牌等优势进军PU女鞋市场,惠东鞋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2.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提升配套不足。惠东鞋业缺乏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及细分领域配套支撑,新材料、新装备研发、模具研发、品牌营销创新等链条薄弱,制约惠东鞋业产业链升级与品牌打造。

3.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惠东制鞋企业研发投入意识不强,自主设计研发能力薄弱、创新人才欠缺,产品附加值不高。

4.产业服务平台欠缺,转型升级支撑乏力。惠东亟需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创意设计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品牌孵化平台,在产业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5.企业经营模式陈旧,现代管理人才欠缺。惠东多数制鞋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管理为主,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乏中高层技术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

6.企业宣传意识不强,产业整体推广不够。企业宣传营销及品牌维护意识不强,广告投入水平较低,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产业整体推广力度不够,推广方式有待创新。

(五)惠东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1.深化改革释放巨大红利。党的十九大重要部署,在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实体企业的发展环境,必将为鞋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2.消费升级提供强劲动力。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高档鞋子的需求量随之增长,鞋子的品质和品位日益受到重视。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消费升级为鞋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3.供给侧改革的调整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有利于鞋业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

4.“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惠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加强涉外合作,开拓鞋业经济发展新空间。

5.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定位,有利于惠东链接国际创新资源,闯出区域发展的广阔天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动惠东县制鞋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品牌战略和绿色制造为导向、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业为配套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重点围绕设计研发、智能制造与品牌孵化,大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推行一系列创新举措,孵化若干个创新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龙头特色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工程,来切实提振惠东制鞋业整体水平,并引领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围绕制鞋产业链部署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生态、开放合作发展能力。着力优化结构、创新动力、做强品牌。

2、坚持“两化融合”原则。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制鞋产业高端化、服务化、低碳化、国际化和集聚化发展。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原则。加强政府战略引领和规划引导,实施协同精准的政策措施。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化机制推动信息、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向资源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集聚。

4、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原则。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体系,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核心技术培育,以创新占领市场。增强绿色制造能力,推广制鞋产业链绿色发展模式。

5、坚持产业集聚和示范推广原则。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化,积极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配套、补齐补强核心关键环节,促进生产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突出创新企业、创新项目的试点示范作用。

6、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原则。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鼓励制鞋产业相关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引资与引智并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模式,提升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通过稳定出口、扩大内需、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稳步提高惠东女鞋产销量及行业整体效益水平。2025年,全县鞋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其中出口额达到300亿元。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实现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主体行业与配套行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20%

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机制;引进、创建鞋类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等技术服务企业(机构)不少于10家。 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低于3%;新产品产值率不低于3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

4、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制定一批领先的“惠东女鞋”制造标准,形成一批中高档惠东女鞋品牌产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2025年,新增全国驰名商标不少于2 个,鞋业创意设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

5、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保持行业出口总额稳步增长,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和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巩固欧美传统出口市场优势,优化出口目的地结构,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6、人才梯队基本形成。打造惠州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完善适应当前及今后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培育机制,全面提升行业人力资本素质。

7、绿色发展取得实效。高质量完成省、市要求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气排放量年均分别下降不低于4%、2%。


三、惠东制鞋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坚持改造提升与调整淘汰并举,大力培育鞋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设计研发、材料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孵化、新零售模式等产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打造惠东鞋业总部经济大平台,设置若干个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平台,发展一批补齐补强全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子平台。推行产业整合与提升相结合,培育一批龙头特色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工程。重点优化制鞋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现代制鞋产业配套园区规划,推进建设“惠东时尚鞋业总部经济园”“广东鞋类快时尚创意产业园”“鞋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等项目工程

1、加快现代制鞋产业配套园区建设

——推进“惠东时尚鞋业总部经济园”“广东鞋类快时尚创意产业园”(含电商服务园)项目工程。以设计研发与品牌孵化为核心定位,依托专业机构,规划共建“惠东时尚鞋业总部经济园”“广东鞋类快时尚创意产业园”,形成“批发零售商采购中心、企业接单中心、鞋业品牌孵化中心”三位一体的业态模式。引导企业入园设立品牌中心、研发中心,集聚惠东女鞋优质品牌,进行整体宣传推广,吸引全球鞋类采购商来惠东一站式采购。支持入园企业强化品牌孵化和研发能力提升,引导一批企业逐步向“总部企业”转型升级。

——打造“鞋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围绕黄埠、吉隆、大岭、平山等制鞋集聚区,逐步推进建设若干个“鞋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整合产业链服务资源,大力引进创业服务、创新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以生产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具有现代化管理规范与服务功能的制鞋产业标准园区。

2.推进“两化融合”项目工程

——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用于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对企业新购国内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实行奖励补助;推进落后产能和设备淘汰,逐步提升制鞋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支持企业利用设备融资租赁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按企业实际支付设备租赁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设备融资租赁补助。

——支持企业循序渐进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进行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整厂改造;支持企业阶段性、单台套先进设备购置,均给予一定奖励补助。

——鼓励“智能制造共享车间”创建。鼓励打造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共享车间等,解决小微企业高额资金投入困难、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并提高小微企业生产效能效率,分享智能化时代红利。

——鼓励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化建立。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标准化共享体系,包括产品部件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逐步实现“模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的先进制造模式。

3、培育一批鞋业龙头、特色企业

——不断完善制鞋产业链。加强制鞋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基础建设,特别要加强对制鞋领域的装备制造业、模具专业、技术专利市场、设计研发平台、品牌孵化基地、人力资源市场、新零售模式等的补链式建设。

——鼓励“龙头+配套”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骨干实体企业带动作用,注重发展上下游配套,努力延伸产业链。引导小微企业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带动配套企业专业化发展;鼓励中小微企业进入龙头骨干企业的供应网络,形成龙头+配套的产业发展模式。

——对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推行“一企一策”贴身服务,实现政策引导与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多角度、多维度帮助企业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发挥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在创新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引导优质资源向龙头骨干企业和技术优势企业集中。

——引导龙头企业拓展“总部经济”。引导一批龙头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外贸综合服务业,促进生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与外贸综合服务业有机融合,支持一批龙头企业由“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境内外上市。励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整合中小微企业,并纳入到整体上市计划。引导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挂牌上市规范发展。

——引进外部优质企业和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鼓励国内外优质企业在惠东投资设厂或建设研发基地。鼓励大型外资鞋类企业在惠东建设研发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鼓励“深广成果、惠东转化,深广孵化、惠东产业化”。

——推进落后产能综合整治。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低小散”“脏乱差”企业综合整治,倒逼落后产能加快转型提升,整治期内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关停并转。

4、打造全球鞋类电商采购中心

——大力发展成品鞋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开拓线上渠道,开展网络直销、新零售等业务。鼓励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线上接单、客户服务等经营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运营商、跨境电商、电商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打造面向全球的鞋类电商采购中心。

——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鼓励鞋材市场、供应链企业依托电商运营商,建设线上交易平台和电商档口,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促进供应链转型发展。鼓励产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导入供应链、技术、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5、加强产业基础人才培育

——加强产业基础人才培训和服务。鼓励鞋业龙头企业设立企业内训机构。推动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培训关系。更加重视产业基础人才的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服务。

——重视对产业基础人才的激励。鼓励企业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竞争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给予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大利益激励。不断激发员工为企业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以创业创新留人的良好氛围。

——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大力营造技能人才受人敬重、体面工作的氛围,树立“没有一流的工匠,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的观念。推动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务实创新的氛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

——多渠道加强技能人才激励和表彰鼓励举办、参加各级职业技能赛事,加大对获奖者的物质奖励力度,并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市民”等相应荣誉称号。开展高技能人才、技能大师、杰出贡献技能人才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

(二)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制鞋产业创新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公共创新服务供给能力。构建技术研发创新、设计研发创新、公共创新服务、政产学研协商协同创新、生产制造创新、创业创新服务、产业开放共赢等七大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产业创新服务大平台建设,逐步打造平台功能支柱,积极探索创建技术研发中心、设计研发中心、国家检测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品牌孵化中心、国际合作中心等七大中心。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1、推进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政府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同合作,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创新合作模式,开展个性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线上线下精准服务,同时承担政府部署的各种管理服务工作。

——搭建鞋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鞋材及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的建设,利用国家级检测机构的影响力和集聚效应,拓展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设计院校、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等创新机构的合作,来搭建鞋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时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引进、共建、自建鞋类时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设计研发、创新材料、产业链服务等资源,形成设计研发链与材料创新链有机融合的新模式,为鞋类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全面提升企业设计开发能力。

——搭建智能制造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研发,逐步完善帮面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成型段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动材料数据化、模块化创新,链接智能化制造体系,打造智能制造共享模式,服务中小微企业。

2、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鼓励企业增强核心技术能力。鼓励龙头企业、技术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鼓励企业申报各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课题。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技术型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鼓励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技术方向发展。

——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转企升规、做强做优”为导向,以土地为杠杆,以进园入区为抓手,努力实现“转企升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鼓励企业在“转企升规”中自主联合重组、优势整合;通过规上规下差异化政策引导,鼓励拟入园企业加快入规工作。

——鼓励“小升规”企业迈向“精而强”。扶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技术型“个转企、小升规”企业,推动其成为“小而精、精而强”的隐形冠军、行业小巨头。实施中小微企业补助政策,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增长迅速的中小微企业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购买技术和服务。

3、加强创新与时尚领域人才培育

——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着力培育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队伍。鼓励引进和培养一批鞋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鼓励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设计人才及其团队,来解决制鞋产业关键技术、工艺操作、设计创意等难题。优化营商环境,留住高层次人才。

——建设“惠州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支持建设惠州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鼓励以时尚教育、时尚人才引培为切入点,立足时尚教育新起点,积极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时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一流人才。塑造惠东城市时尚生态,助力时尚产业发展。

——关注智能制造相关人才培育。搭建产业发展大平台、人才发展大舞台。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和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培育智能制造相关人才。通过举办人才需求对接会、人才服务座谈会等,增强人才认同感、归属感。

(三)实施品牌战略,引领女鞋区域品牌跨越式发展

着力发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对产业链升级的组合效用,努力实现高品质、高水平的“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惠东”区域品牌,以“时尚质造、惠及全球”重新定位惠东制鞋产业。强化企业在“惠东女鞋”区域制造品牌战略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牌内生动力。制定一批处于领先水平的“惠东女鞋”制造标准;形成一批品质精良、性能优越、美誉度高、竞争力强,能够满足中高档消费需求的“惠东女鞋”品牌产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制造水平高、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品牌企业。

1、 大力培育发展“品质制造”“时尚制造”

——加快惠东鞋业提标提质,培育发展“品质制造”加快构建“惠东女鞋”标准体系,高标准引领制鞋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强质量技术国内外交流合作,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企业管理、产品服务等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服务档次和附加值。

——提升智慧应用水平,以创新驱动惠东鞋业发展。依托惠东鞋业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支持企业实验室通过CNS认证。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实施“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开展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试点示范,提升龙头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做强品牌经济,以“时尚质造、惠及全球”重新定位惠东女鞋。推进“惠东女鞋”商标注册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品牌整合,推进品牌国际化,让自主品牌“走出去”。鼓励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品牌培育社会化力量。进一步强化惠东鞋时尚度优势、品类聚焦优势,抓好“惠东女鞋——时尚质造、惠及全球”“全世界每四个女人中,就有一个穿惠东鞋”的推广工程,提升女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打响“惠东女鞋”制造品牌。积极开展高品质本土品牌产品的网上营销推介,提高惠东女鞋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2.营造品牌创建的良好氛围

——调动企业“创牌”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建立《“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惠东”区域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实施动态更新,鼓励标杆引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领跑”作用,培育发展一批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培育提升一批政府质量奖企业。支持企业组织、参与各类设计大赛,增强时尚惠东女鞋原创设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和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创新、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为实施品牌战略创造良好环境。

——推动“时尚品牌孵化基地”工程,构建品牌孵化链。依托“惠东女鞋总部经济园”“广东鞋类快时尚创意产业园”,引进一批、培育一批、抱团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进行集中孵化。完善设计研发解决方案,打造“创意导入、标准输出”的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一条龙的产品研发链;完善品牌运作解决方案,植入品牌运营体系、连锁管理体系、新零售营销体系等,形成一条龙的品牌孵化链,不断提高品牌专业服务能力,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打造“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惠东鞋文化博物馆”,讲好惠东鞋业发展故事。推动惠东鞋文化博物馆建设工程,弘扬女鞋时尚的深厚文化,植入惠东鞋类优秀作品和品牌故事,向世界全面展示惠东鞋文化软实力。努力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让博物馆建设工程成为推动惠东鞋业品牌建设的“催化剂”,带动打造品牌的浓厚氛围。

3.开拓“一带一路”国家沿线市场,输出“时尚质造”

——鼓励企业以展会为主阵地拓展海外市场。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巩固传统海外市场,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欧洲、东南亚、西亚和中南美等新兴市场。支持企业抱团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意大利加达展、德国GDS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展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类展会活动。

——推动一揽子“走出去”计划。鼓励企业实施更加主动的海外市场发展战略,增强惠东鞋业在国际鞋业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话语权,保持出口业务稳定增长。

——加强国际贸易配套体系建设。加强国际贸易研究、管理、规范、安全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完善原辅料市场等体系建设。

——落实国家出口退税相关政策。落实好出口退税利好政策,促进鞋类出口增长;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审核效率,优化退税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支持外贸企业发展;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代办退税服务。

(四)推行绿色制造,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绿色产品制造为核心,逐步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监管,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促进绿色制造成为惠东鞋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惠东鞋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引导企业建立集资源、能源、环境、安全、职业卫生为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的绿色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龙头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

1.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服务

—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供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管理体系(ISO14001)的工作,积极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抓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力争通过审核。

——支持“绿色工厂”创建。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绿色工艺技术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生产线绿色改造。引导一批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开展绿色工厂创建,通过绿色生产技术改造,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建设绿色小微园区。推进制鞋小微园区(集聚区)按照生态设计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加强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培育绿色示范小微园区(集聚区),实现废气集中治理、能源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固废综合利用。

——强化绿色制造服务配套加快培育绿色制造服务机构示范单位,完善惠东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绿色制造技术、政策等咨询服务。鼓励环保技术装备供应商、节能环保服务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绿色制造综合服务。

——加强培训教育,提升环保意识。多层次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等业务培训,不断强化企业素质提升工作,以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保证企业绿色发展。

2.着力推进绿色监管

——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淘汰一批无安全保障的“低小散”企业,整改一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帮助企业规范安全生产流程、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水平。鼓励第三方机构为企业定制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分阶段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以下简称VOCs)专项整治工程,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加强VOCs污染防治相关宣传工作;鼓励企业使用低毒、低VOCs原辅材料;引导企业提高VOCs收集及处理能力;强化执法检查,严格控制VOCs排放。

——加强固体废弃物监督管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的监督管理,高度重视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规范固体废物管理制度,解决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3.落实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加强职业卫生相关政策要求落实。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落实内部监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为劳动者购买必要的保险。

——加强教育培训,牢固树立职业病防护意识。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

——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四、需要解决的政策环境和资源

(一)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惠东县制鞋产业培育发展专项行动工作组要具体负责规划制订、政策出台及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对于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挂钩联系,由县中小企业局牵头,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人才办、县金融办、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质监局、海关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充分落实各部门责任分解和协调工作,扶持行业协会建设,着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二)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保障机制。

加大对惠东县制鞋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保障,加快制定出台鞋业提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政策。要将推进制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工作经费和先进典型奖励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公共财政保障及时有力。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整合现有扶持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对鞋业重点企业和项目实行优先支持和重点倾斜。各地要同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鞋业现代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投融资保证体系。

保障融资供给,确保重点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需求,争取金融机构降低融资租赁门槛和购置先进装备分期付款政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探索企业股权融资形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上市发展。

(四)优化土地征用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土地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确保制鞋企业新增用地需求,优先保障龙头企业提升和产业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

(五)建立品牌扶持体系

完善品牌扶持激励政策。整合现有的品牌奖励措施,出台《惠东鞋业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品牌政策,对列入品牌培育计划的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指标、能源供应、财政贴息、信贷发放、科研立项、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提高企业创牌的积极性。

(六)建立科技创新扶持体系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落实法律、法规有关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资本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稳步增加全社会的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本县有关鼓励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

(七)创建人才支撑体系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构筑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以创业创新留人的良好氛围。着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鞋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八)高效快捷政府服务体系

建立有利于制鞋产业建设的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创建网上政策信息资源库,探索建立快捷的商品进出口通关新机制,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标本兼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构建投资咨询、技术服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来源:惠东县中小企业局编


  • 手机官网

    手机官网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版权所有:惠州市鞋业商会 技术支持:美中鞋业网(管理登录
  • 服务热线:086-0752-8168688 传真:086-0752-8168728
  • Copyright © 2019 hdshoesy.com.All Rights Reserved.